是鶴形目秧雞科的鳥類,共有12個亞種。全長約33cm,中型涉禽,嘴長度適中,鼻孔狹長;頭具額甲,後緣圓鈍;嘴和額甲色彩鮮豔。翅圓形,第2枚初級飛羽最長,或第2枚和第3枚初級飛羽等長,第1枚約與第5枚或第6枚等長。尾下覆羽白色。趾很長,中趾不連爪約與跗蹠等長。趾具狹窄的直緣膜或蹼。通體黑褐色,嘴黃色,嘴基與額甲紅色,腳黃綠色,腳上部有一鮮紅色環帶。游泳時身體露出水面較高,尾向上翹。棲息于灌木叢,蒲草,葦叢,善潛水,多成對活動,以水草,小魚蝦,水生昆蟲等為食。棲息在黑水雞有挺水植物的淡水濕地、水域附近的蘆葦叢、灌木叢、草叢、沼澤和稻田中。不耐寒,一般不在咸水中生活,喜歡有樹木或挺水植物遮蔽的水域,不喜歡很開闊的場所,垂直分佈高度在雲南為海拔400—1 740 m。善於游泳和潛水,受驚時可潛入水底隱藏,用腳抓住植物經久不出,呼吸時在水面露出鼻孔。不善飛翔,飛行緩慢,飛行時頭頸和腿均伸直,飛行不遠即落下潛入草叢中。非繁殖期有群聚現象。雜食性,有小螺螄、蚊子、甲蟲和植物的莖、葉及草籽等。浮萍和水藻,偶見有水生昆蟲,水稗、葎草、薄荷、藜、狗尾草、馬唐以及稻和蘆葦,動物性食物有小魚、小蛙、飛蝗和蟋蟀。
黑水雞 - 生長繁殖
黑水雞 - 分佈範圍
黑水雞
分佈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(包括整個歐洲、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、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-橫斷山脈-岷山-秦嶺-淮河以黑水雞北的亞洲地區。),非洲中南部地區(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、撒哈拉沙漠(北回歸線)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。),印度洋(包括馬達加斯加群島及其附近島嶼。),中美洲(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,包括瓜地馬拉、伯裡茲、洪都拉斯、薩爾瓦多、尼加拉瓜、哥斯大黎加、巴拿馬、巴哈馬、古巴、海地、牙買加、多明尼加、安地卡及巴布達、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群島、聖露西亞、巴貝多、格瑞那達、千里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),南美洲(包括哥倫比亞、委內瑞拉、圭亞那、蘇利南、厄瓜多爾、秘魯、玻利維亞、巴拉圭、智利、阿根廷、烏拉圭以及福克蘭群島(也稱福克蘭群島)),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(包括印度、孟加拉、不丹、錫金、尼泊爾、巴基斯擔、斯里蘭卡、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。),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(包括緬甸、越南、老撾、柬埔寨、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、香港、海南島。),太平洋諸島嶼(包括中國的臺灣省、東沙群島、西沙群島、中沙群島、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、汶萊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印尼的蘇門答臘、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。)
中國繁殖于新疆西部、華東、華南、西南、海南島、臺灣及西藏東南的中國大部地區。在北緯23°以南越冬。為較常見留鳥和夏候鳥。
黑水雞 - 生活習性
黑水雞
黑水雞
單配製,有領域性,有時配對關係可維持數年。但也有1雌2雄建立家庭,或2雌、多雌與1雄合作建巢的記錄。兩性共同營巢,巢築在草叢或蘆葦叢中,用細枝、蘆葦或薹草建成碟形或杯形巢,高出水面或漂於水面,偶爾也把巢建在灌叢中或樹上。黑水雞如卵丟失可以補產。卵呈橢圓形,白色或乳白色,帶有紅褐色斑點。兩性輪流孵卵,但雌鳥孵卵時間長。雛鳥為早成鳥,全身被黑色絨羽,在巢內停留1—2天,3日齡可游泳,8日齡可潛水,雌雄共同餵養照顧雛鳥,有時前窩產的未成年鳥和同窩內的其他成鳥也參與照顧雛鳥。21—25日齡可自行覓食,45—50日齡長出飛羽,72日齡可獨立生活。
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《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、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